查看原文
其他

从师资薄弱到群星闪耀,这所学校的教师培养秘诀是什么?| 头条

王小波 新校长传媒 2018-12-03


10年时间,这所学校完成了从默默无闻到全国知名的惊人跨越。突飞猛进的背后,极其重要的是把教师发展作为推动学校发展的“第一动力”,培育出一批极具个性的教师。



欢迎来到“清英地球村”,这里有一位校长叫奚亚英。


知道奚亚英校长已经很多年,并且听说她是江苏常州教育圈的“灵魂人物”,很多本地学校的校长都是她手把手带出来的“徒弟”。认识奚亚英校长却是十天前,走进“武进清英外国语学校”,兜兜转转几圈,再随机听两堂课,驻足和学校老师交流一番,不用再见奚校长本人,就仿佛看见了她的儿童情怀、办学格局、用人方略和细节匠心。


回到2007年,武进清英外国语学校创校时,似乎没有任何特别。师资薄弱,招生困难,这些困扰新创学校的难题,清英都遇到了,一个都没少。


不同寻常的是,清英找准了自己的发展路径,用10年时间,完成了从默默无闻到全国知名的惊人跨越。突飞猛进的背后,极其重要的是学校把教师发展作为推动学校发展的“第一动力”,培育出了一批极具个性、训练有素的教师。


2013年,奚亚英担任校长,围绕“教师培养”这一核心命题全面发力,从组织结构变革、教研平台打造多个方面,推动教师队伍素养的全面提升——在今天,武进清英外国语学校已经成为常州市师资力量最雄厚的学校之一。


走进清英,本刊记者体验到,教师们的思考和成长几乎无处不在、无时不在。


“短文阅读的方式我先分享到这里,听听你们的经验。”A老师讲完喝了一口茶,吃了一口点心。其他的老师,也一边喝茶一边分享着各自的经验……这是四年级语文教研组的周末校外茶室教研活动,在这种优雅轻松的氛围中,他们觉得特别容易获得创意的灵感。


“星河小学庄慧芬校长上的《认识周长》数学课,给我很大的启发。”B老师讲起在第九届教师成长节上的收获,滔滔不绝,“还有杭州天长小学蒋军晶校长上的《送别诗·柳中情》,原来课程还可以这样设计。”每年的教师成长节,学校都会邀请全国知名的教育人来学校分享,也是本校教师展示自己的盛大舞台。


“我们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进行了《“部编本”小学语文教材的编写理念、特色与使用建议》的阅读、分析和研讨,”C教师执教五年级,当部编本教材出来后,教研组迅速利用暑假期间通过混合式教研的方式,结合本校特点,确定了下学期的教学重点。


培养一个孩子尚且要“举全村之力”,培养教师当然更不是一蹴而就的。清英的教师发展,奚亚英校长以组织结构、战略设计、工作室、成长节、“课堂·课题·课程一体联动”、知人善任、科学激励等多个维度为抓手,成效非凡。


让我们还是从最直接的课程开始讲述。


集体教研


课程就是竞技场


五年来,清英诞生了数百种课程。


“同学们,快来买股票投资!L同学上个月购买的CK超市股票又升值了,赚取了50元清英币。”五年级的G同学作为学校咕噜牛证券交易所的总经理,又开始了股票的宣传工作,“当然证券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哟……”末了,还不忘提醒大家理性投资。


这是学校“经济公民”课程体系的一幕,课程负责人胥江老师介绍,清英的经济公民课程是站在社会情境中设计的,它不是一门计划性的课程——每周几节课、每节课多少时间,而是模拟现实,“我们把学校叫做清英地球村,年级就是部落,而教室则成为社区,所有教师、学生、家长都成为地球村的村民,这是一个微社会。在这个微社会里,有银行,有货币,有邮局,有影院,有医院,有超市……孩子可以通过日常良好行为表现、担任职业岗位、市场经营等方式获得收入。”


在构建《经济公民》课程中,一批教师充分挖掘自身优势,发挥创造力,充分研究经济知识在小学阶段如何渗透,结合学校育人目标、软硬件条件和清英学子的学情背景,开发了一系列独具特色的课程,如唐茹燕老师把邮局课程带进校园,学习传统书信的交流方式;杨小华老师的阿福童银行将理财课程与行为习惯养成相结合;李敏老师的阿福童机场通过体验机场情境,学以致用;白文俊和宋佳老师负责的“咕噜牛证券公司”和“哆啦典当”培养学生的经济意识……在这个过程中,他们的教材研究精神、课程开发能力、教学技能都得以快速提升。


阿福童活动日


《经济公民》当然只是众多特色课程中的一种。


2018年初,学校通过课程展示评价,结合清英全体师生网络投票,在60多门项目课程,59个主题学习课程,200多个儿童自创课中评出2017年十大品质课程,包括“阿福童银行”课程、“经济公民”课程、“草木染”课程、“超脑麦斯”课程、“黑小麦”种植课程、“清英家庭实验室”课程、“立起来的剧场”课程、“‘墨'的探究”课程、“石头”课程、“‘药'你好看”中草药课程。


在这些课程中,有的是老师完全自主研发的——如《“墨”的探究》《“药”你好看》,也有的是引进课程进行校本化改进的——如《超脑麦斯》《立起来的剧场》。


引进课程,利用外部力量为教师的成长助力,是清英让更多教师快速成长的策略。


教师观摩课


其实,这些都只是清英课程体系“七号课程”的组成部分。学校在不断的摸索、迭代过程中,以尊重每一个儿童的学习方式与思维模式为前提,给予他们更多自主学习、自觉参与、自然创造的空间,遵循“我与自身”“我与自然”“我与社会”三条设计路径,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进行有效统整,形成了三大课程领域:普适课程、专设课程与自创课程。



大小活动促成长


每年的秋学期、春学期,清英都会举办为期一个月的“教师成长节”,通过学科领军人物观摩课、讲座、沙龙等形式,让整个学校都处在一个学习成长的氛围中。成长节至今已有十届,每次都会聚焦一个主题,如“七号课程的解读与建构”“课改与改课的辩证关系”“E时代与微课程”“核心素养的研究与实践”。


胡佳慧老师回忆起成长节对自己的影响,深有感触。那是第一届成长节,作为英语学科的领军人物,在10月12日她要给全体老师上一节观摩课——万圣节,原本以为事情很简单,按照自己的经验,1天时间准备完全够了。所以,一直到10月5号才开始准备,没想到光找素材就花了1天时间。刚开始到国外网站下载各种视频、音乐、图片,半天过去才发现这个思路不对,应该用绘本的整体构思来串联,于是又开始寻找绘本素材,1天结束之后,才勉强找到了一个适合5年级上的绘本。然而,这个绘本里涉及的词汇用法和搭配比较深奥,需要改编才能使用,于是P图、改文本、重编故事,为了防止有误,还专门让外教审查了一番,最后再重新排版,拿到广告公司印成一本本的书。


上观摩课那天,每位孩子都拿到了一本胡老师精心制作的“教材”,那天上课的效果出奇的好。胡老师说,那次也让我更加意识到,用心的老师是最有魅力的老师,你可以想出各种办法让教学效果达到最棒。


当然,这次课程对听课的老师们,也是震撼的,课后,胡老师做了讲座分享,她以这堂课为例,结合自己以前听课的经历,围绕对文本如何进行精致的再构与老师们进行了深度的交流。


教师成长节


除了每学期的“成长节”,学校还有名师“学术日”和英才“领航周”活动。


工作室里的协同教研


项目式学习研究工作室,人数在10人左右,人员涉及每个学科,目的是为了推动整个学校项目式学习的快速落地。“当然,工作室成员本身是最先受益的一批人,” 工作室负责人许新征副校长说,“首先每个工作室成员得非常清晰地了解项目式学习是什么,其次他还要自己能够架构一个项目式学习课程的框架。”


在自己架构课程框架中,老师们完整地学习到了,如何设想选题,设置课程目标,规划课程内容,需要哪些跨学科配合等等。一年下来,这些工作室成员都成了学校项目式学习的骨干教师。


在清英,像这样的工作室还有很多,如清英读友社、路瑾英语工作室、毛毛虫绘本工作坊、数智化校园工作室、“国学清英”文化讲坛工作室、“财”遇上你全课程工作室、语文实验工作室、国际理解教育工作室、阅读与成长工作室、传媒工作室、E学习工作室、新教育实验工作室、课程开发工作室、艺术设计工作室、清英动漫工作室、晓松音乐工作室等等。


晓松音乐工作室


毛毛虫绘本工作坊公益课堂


工作室在清英如火如荼的开展着,它们不仅有利于教师梳理、挖掘优秀的教育教学思想,开展微型团队同伴互助式的校本研修,也让教师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兴趣和展示能力的舞台,比如,清英好声音由美利隆传媒工作室承办,詹莉萍绘本工作坊长期服务于武进区图书馆,申晓松管弦乐队则通过常州市竹笛协会进行艺术进万家活动的巡回展演……


“329工程”让教师各有所长


“张老师,刚刚我‘说’了一篇文章,您帮我看看。”C同学在微信群里@张中权老师。“你的这篇文章,故事比较完整,文字还可以简练一些,总体来说还不错哟。”张中权在微信里回答。可能你会好奇,怎么文章是“说”而不是“写”的呢,这是张中权老师开设的一门说写课程——喜悦说写课。这门课程很特别,主要是用讯飞云笔记,有道云笔记等软件,将说的内容转化为文字,稍加修改就变成一篇短文,然后给老师投稿,老师随时进行批复。它有两个优点,一是效率高,二是学生兴趣浓厚,几分钟就可以完成一篇上千字的作文。


其实这只是张中权老师“金蔷薇课程”里的一部分,张老师觉得,他应该作为一个引路人,让孩子享受幸福完整的学校生活。幸福完整的生活是需要记录的,到了春天,他会带着学生到学校的一个角落开展春天的诗词朗诵,让他们感受春天的美好;每到24节气,就跟着节气做一些民俗活动,学一些古诗词……这些发生的点点滴滴,张老师都会让孩子们用照片、简短的文字记录下来,汇集成一本本的记忆和展示。


每个学期,张老师班的每一个学生都要出一本书,当然并不是通过出版社,而是把他们平时所写的作文集中在一起,变成一个作品集。这样,从三年级开始,他们每一个学期都会有一本书,童年的记忆就会变得深刻起来。


张中权老师也因此被评为了第一批清英“特色教师”。


培养特色教师,是清英“329”工程的其中一个目标。2014年,清英提出“329”培养工程,计划用3年时间培养3位学科领军人物,在省内外具有一定知名度和影响力;培养20位市区级骨干教师;培养30位有特色的优秀青年教师,建构属于自己的特色课程。3年过去了,90位特色教师的目标(9在古时候代表最大的数字,所以这里不是实指90位,而是人人成为特色教师),因为学校评判标准的高与严,目前只有10几位老师成功当选,但是老师的热情已经被点燃了,潜力开始释放了,从上学期有80几位老师申报课程就可以说明这一点。


师徒结对仪式


“我就是喜欢教育”


清英学校,自2013年以来的发展,离不开教师的快速成长;追根朔源,离不开奚亚英校长前瞻的思维,缜密的设计,大胆的创新,识人用人的高明。


“从心里愿意跟着奚校长做事,踏实,有干劲。”来清英的几天,记者常常听到老师们这样表露自己的心声。教育研究院院长殷郡伟说,他不是师范专业毕业的,来学校面试的时候,没有教师资格证,没有任何教学经验,什么都没有,但是奚校长却从三百多人的面试队伍里选了他,而且只选了他,而他们仅仅只是进行了半个小时的对话。所以他非常感激奚校长,能够不拘一格的赏识人才。


张中权老师,以前是河北的一个高中老师,通过新教育平台奚亚英认识了他,她觉得这样一个理想主义的教师一定要让他有发挥才华的空间。于是张老师从河北来到了江苏,从2011年一直跟着奚亚英校长,从一所学校到另一所学校。


还有胥江老师,以前是上海百特教育的员工,奚亚英很欣赏他对财商课程的理念,力邀他来清英负责经济公民课程,胥江来到清英后,学校给了他极大的自由,他也将经济公民课做到了中国最顶尖的水平。


殷郡伟说,奚校长是一个特别温暖而又细心的人,有时候仅仅只是眼神交流,她就能知道你需要什么,帮你把问题解决。她能够叫出所有老师的名字,了解所有老师的上课状况,因为只要没重要事情,每天第一节课奚亚英永远都是坐在教室里,听老师上课。而且她往往会两节课联听,看老师就同一知识点面对不同学生的处理策略……这是一个真正懂学科,懂课堂,懂教学的校长。


除了识人用人,奚亚英还很注重学校的顶层设计,2013年来学校后,她花了一年的时间,只做了一件事,就是顶层设计。这一年,她确定学校的文化和发展方向,以及清英课程观——用自己的课程教与学,建立了“七号课程”的框架体系。这为后来学校的快速发展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为了配合学校的整体发展规划,奚亚英进行大胆的组织结构变革,把之前以行政管理为主的五中心结构:学生中心、发展中心、课程中心、服务中心、国际交流中心,变成了以学术管理为主的三会一院格局:学校发展委员会、教师指导委员会、学生自治委员会与教育研究院,实现学生与教师管理权的真正平等。


这样划分以后,可以实施项目式的管理,能够更好的推动服务于学生的发展,服务于学校的发展。比如原来的发展中心,它既要做学校的行政服务,又要做教师的教科研,还有教师的聘任工作,太繁杂了,而改为教师发展部之后,就只聚焦于教师的个人专业发展。


在教师成长上,改革后由三个机构共同协作完成,教育研究院负责课题研究与论文写作指导,教师发展部负责教师个人专业发展,课程发展部则负责课程研究管理。


组织结构变了,课程变了,教师能力变了,学生状态变了,这些变化都来源于奚亚英一直没变的那颗热爱教育的心,可能这就是为什么她每到一所学校都能塑造无限可能的原因吧。记得很多年前的一个故事,1999年暑假,朱永新教授刚做完一个报告,坐在台下的奚亚英就跑上去和他探讨问题,邀请他去学校指导,朱教授常常遇到这样“客气”的听众,也就“客气”的答应了,没想到奚亚英却是当了真,她太渴望办好学校,不辜负孩子和老师,所以她一次又一次地盛情邀请,朱教授感动于她的执着,终于爽快地答应了她。


借采访的机会,记者跟奚校长聊了很久。很多话已经记不起来了,唯有一句话她反复说了很多次,一直深深地刻在我的脑海里,“我就是喜欢教育。”


奚亚英校长和学生在一起


“新校长传媒”投稿邮箱:2594889720@qq.com

期待您的精彩分享


 你可能会感兴趣 

评价是块“硬骨头”,这所学校用20年从“看见分数”到“看见儿童”

独家:北大附中,这所最像大学的中学经历着什么样的变革?

学校教研重视了对教与学的研究,却忽视了对人的研究


作者 | 本刊记者王小波

来源 | 据《新校长》杂志2018年第8期封面报道删减编辑

责编 | 赵方


 新刊速递 

▼ 点击阅读原文」,一键订购。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